点击上方蓝字 · 关注我们
在3月30日《杭州日报》“奋力打造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杭州样板’”一文点名表扬的四个海绵示范工程中,由我公司总承包或设计的项目占据三席!文中的运河亚运公园、铜鉴湖防洪排涝调蓄工程、北塘河畔及周边区域提升改造工程均为我公司近年来将海绵理念和技术融入设计和施工全过程的优秀作品。
我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自2017年起加大关于海绵技术的研究力度,与杭州市市区河道整治建设中心合作研究的《杭州海绵城市景观营造及示范应用研究》课题,于2019年顺利通过浙江省建设科研项目验收;主持研究的杭州市园文局课题《杭州市园林绿化与海绵城市融合研究》于2022年底通过评审。近年来,持续根据不同地域、不同项目的特点进行应用技术优化,不断为杭州以及全国各地的海绵城市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下文摘自《杭州日报》3月30日 第A08版)
运河亚运公园
运河亚运公园位于拱墅区学院北路999号,占地46.77万平方米,绿化率达到72.03%。公园周边水网密布,涉及永兴河、婴儿港河及北庄河,承接河流汛期的排涝功能。
公园按照“示范先行、四周辐射、点线成面、全面覆盖”的总体设计思路,完善周边片区蓄排平衡体系,因地制宜打造城市空间景观廊道和景观节点体系,带动周边区域的低影响开发建设,实现联结成片。公园利用LID技术并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以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生态草沟、雨水调蓄模块、人工水体、生物滞留带、表流湿地过滤、绿化屋面等多种低影响开发设施配合互补,共设置了约6万平方米屋顶绿化,透水铺装约7.2万平方米,下凹绿地面积约2.9万平方米,雨水回用设备2套。
建成两年来公园运行效果良好,历次大雨均未出现积水情况。公园将收集和净化的雨水应用于绿化灌溉、道路冲洗、洗车用水,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达40%以上,有效节约了水资源。同时,公园内还安装了地下管网积水监测系统,借助5G以及物联网传感器技术,能够对海绵设施运行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目前,公园已累计开展场馆惠民开放2万余场次,日接待游客最高超40000人,成为深受市民喜爱的都市生活“后花园”。
铜鉴湖防洪排涝蓄水工程
铜鉴湖防洪排涝调蓄工程东南临钱塘江,西至灵山、龙坞景区与富阳接壤,北靠西湖风景名胜区,是之江地区整体防洪排涝调蓄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之江地区的防洪排涝能力,特别是应对城市局部短历时暴雨具有重要作用。
项目规模为调蓄面积1.35平方公里,湖底高程2.5米,调蓄库容320万立方米,总库容为500万立方米;沿湖设置护岸28.3公里,建设铜鉴湖隧洞长约1.84公里;设置铜鉴湖泵站,设计流量2立方米每秒,铜鉴湖周边新建节制闸2座。
项目任务以防洪排涝为主,兼顾改善水环境,提升水景观。平水期,铜鉴湖可蓄水营造良好的河湖水环境,并可利用铜鉴湖泵站通过铜鉴湖隧洞向之江地区配水,可有效促进转塘区片平原河网的水体流动和水质净化。洪水期,通过铜鉴湖隧洞可分之江北部地区的山洪水至铜鉴湖调蓄区,再通过四五排涝闸站等排至钱塘江,减轻团结浦和转塘街道易涝点的行洪排涝压力。
铜鉴湖项目工程实施后,提高了区域排涝标准,减少了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使原区内受淹土地重新被有效利用;同时,铜鉴湖调蓄区的建设增加大片城市绿地,河湖沟通打造出自然景观,将使得双浦区块的环境得到质的飞跃,提升了土地利用价值与城市形象,促进之江整体经济的高效发展。
北塘河畔及周边区域提升改造工程
北塘河畔及周边区域提升改造工程西起时代大道,东至风情大道,长约5.4公里,两岸绿地总面积约35万平方米。
该工程采用由城市向河道阶梯式排水的措施,利用植物与人工技术,沿河道分级净化,实现最大化优化水质与生态修复。同时,将海绵城市的内容充分融入景观,将北塘河打造成具有综合生态功能的绿色通廊。
主要举措有:一是综合运用透水混凝土、陶瓷透水砖、离缝铺设的青石板、生态植草砖、透水沥青等众多透水材料及施工工艺,努力实现道路铺装的透水性。二是在所有铺装、游步道边缘均设置60厘米宽的绿化凹沟,形成绿地与铺装之间的生态植草沟。同时设置溢水口,排出过剩雨水。三是在2个核心公园绿地中通过管网收集雨水至湿地进行蓄集、净化,并作为景观用水。采用多样的生态驳岸,运用沉水、挺水、浮水、湿生等丰富的植物配置,净化水质,通过多级跌落最终以清澈的溪水汇入北塘河。四是沿北塘河两岸形成宽窄不一的滩地,与沿水岸的复合植物群落共同构建完整的滨河生态缓冲带。
监制丨高艳
责编丨宋雁
编辑丨秦唱
公司简介